今天是: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研成果(四十八)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甲基化、童年期虐待、多水平奖赏反应性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一项神经影像表观遗传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5-09-12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

文章标题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甲基化、童年期虐待、多水平奖赏反应性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一项神经影像表观遗传学研究》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 (NR3C1) methylation, childhood maltreatment, multilevel reward responsiveness and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A neuroimaging epigenetic study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25.121003

文章发表情况介绍

该文章由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官方网站硕士研究生许雅静为第一作者,硕士生导师曹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的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团队于20252月在NeuroImage(五年影响因子:6.1;中科院分区:神经影像1区;JCR分区:神经科学Q1区)期刊上发表


第一部分:文章内容解读

研究背景

奖赏正波(reward positivity, RewP)及其时频成分DeltaTheta是可靠的神经奖赏敏感性指标,被认为是抑郁和焦虑的潜在神经生物内表型。考虑到抑郁和焦虑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靶向内表型考察其前因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新兴的神经影像表观遗传视角提出,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作为调节因子解释环境与大脑功能间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纵向设计、多模态数据首次系统考察了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1F区(NR3C1-1F)甲基化与童年期虐待如何共同解释年轻成人神经与行为奖赏反应性及其到下游表型——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异。

研究方法

对山东省大学校园内招募的192名年轻成人(Mage = 21.08 ± 1.91岁;59.4%女性)开展基线调查(T1),并在1年后(T2)进行追踪测评。T1时,RewPDeltaTheta通过金钱门任务诱发的脑电数据获取;采用亚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法对口腔脱落细胞内NR3C1-1F进行甲基化测序;童年期虐待、抑郁与焦虑症状及其行为奖赏敏感性由问卷测评。T2时对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行追踪测评。使用Mplus 8.3R 4.2.1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调节效应分析、Johnson‒Neyman分析和再参数化回归分析等

研究结果

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NR3C1-1F甲基化与童年期虐待间以“最优拟合”的方式交互作用于年轻成人RewP,而非DeltaTheta或行为奖赏敏感性。对于高NR3C1-1F甲基化个体,儿童期虐待与RewP呈预期式负向关联;但对于低NR3C1-1F甲基化个体,儿童期虐待与RewP呈现压力接种钢化效应式的正向关联。这一调节效应具有小的效应量,但呈现出较强的稳健性,且更可能由情感虐待和忽视两种虐待亚型所驱动,显著效应表现在CpG14 CpG43位点上。而且,这一交互机制进一步作用于T1T2抑郁而非焦虑的典型症状快感缺失。

研究结论

该研究首次揭示NR3C1-1F甲基化与童年期虐待在解释年轻成人神经时阈奖赏敏感性及其下游表型变异上的“最优拟合型”交互机制,强调了基于神经影像表观遗传视角靶向神经内表型在分子水平上考察精神心理健康前因生物学机制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许雅静,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官方网站2022级硕士研究生,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表观遗传和脑机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2篇,共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4篇,荣获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官方网站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学术奖)、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

通讯作者

曹丛,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SSCI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中科院分区:发展心理学1区;JCR分区:发展心理学Q1区)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与发展,尤其关注其中心理、社会、神经生物学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ild DevelopmentNeuroImage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